為培養造就一支高素質專業化辦學治校骨干隊伍,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根據黨的十八大精神和中央有關要求,結合教育系統實際,制定本規劃。
一、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
1.指導思想。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以理論武裝、黨性教育、能力提升為重點,大興學習之風、弘揚優良學風,全面加強和改進干部教育培訓,全面提高干部素質和能力,為推動教育事業科學發展提供堅強有力的思想政治保證和組織保證。
教育系統干部培訓工作的基本原則是:
——服務大局,按需施訓。著眼于黨和國家事業全局,圍繞教育規劃綱要貫徹落實,把服務教育改革發展、服務干部成長作為根本要求,堅持以人為本,強化需求導向,激發學習動力,不斷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實效性和統籌性。
——覆蓋全員,突出重點。面向教育系統全體干部,分層次、分類別、分階段深入開展全員培訓,著力加強領導干部和關鍵崗位干部培訓,加強中西部地區和基層學校管理干部培訓。
——學以致用,推動發展。弘揚理論聯系實際的馬克思主義學風,緊緊圍繞教育改革發展實踐開展培訓,提高干部運用所學理論、知識和方法指導實踐、解決問題、推動改革發展的能力。
——改革創新,提高質量。遵循干部教育規律和干部成長規律,推動干部培訓模式創新、理論創新、制度創新,把提高質量貫穿于干部培訓工作各環節,不斷提高干部培訓工作科學化水平。
2.目標任務。把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引向深入,全面落實大規模培訓干部戰略任務,做到服務提高干部素質和能力更加顯著,服務教育改革發展實踐更加有力,教育特點更加鮮明、培訓體系更加完備、體制機制更有活力。今后5年的主要任務是:
——深入開展黨的十八大精神學習培訓,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廣大干部頭腦,加強黨性黨風黨紀教育,深化“中國夢”教育培訓,不斷增強“三個自信”,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上來。
——面向全員高質量地開展分級分類培訓,全面落實干部任職培訓制度,干部調訓率和參訓率進一步提高,網絡培訓覆蓋面進一步擴大,不同類別干部培訓學時數達到規定要求。
——不斷提高教育培訓專業化水平,突出教育理論素養,突出教育改革發展實踐,加大培訓項目和課程教材等資源開發力度,全面提高干部職業素質和能力。
——積極創新培訓模式和方法,堅持和完善組織調訓,廣泛開展干部選學,大力推進網絡培訓,積極推動分段培訓、影子培訓、定制培訓,建立靈活多樣、充滿活力的干部培訓新格局。
——建立健全培訓管理制度,完善干部培訓計劃生成、學風建設、學員管理、考核評價、質量評估等規章和辦法,形成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
二、培訓對象與培訓要求
3.黨政教育部門干部。以理論武裝為根本,以黨性教育為核心,以職業道德和法制教育為基礎,以素質能力提升為關鍵,重點加強領導干部推動教育事業科學發展、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培訓,全面開展公務員履職能力培訓,落實縣處級以上領導干部5年累計參加各類培訓不少于550學時、其他干部不少于450學時的要求。
省級教育部門負責統籌系統內外培訓資源和培訓項目,制訂本地區黨政教育部門干部培訓年度計劃,重點加強縣(區)教育局長的業務培訓。
教育部負責分層分類組織開展各級黨政教育部門干部示范培訓,組織部機關干部全員培訓,配合中央組織部開展地方黨政領導教育專題培訓。
4.普通高等學校管理干部。按照建設中國特色現代大學制度和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要求,以推進學校管理干部隊伍專業化建設為目標,以增強服務意識、把握教育規律、提升素質能力為重點,組織開展全員培訓。培訓學時參照黨政干部的要求執行。
省級教育部門要加強對本地區高校干部業務培訓的統籌和指導,按照干部管理權限重點抓好校級領導干部培訓,切實加強中青年骨干和后備干部培訓。高等學校要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管理干部全員培訓。
教育部抓好直屬高校領導干部培訓,組織開展高校領導干部及中青年后備干部、院(系)分黨委書記示范培訓。
5.職業院校管理干部。按照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要求,以更新職業教育辦學思想、樹立現代職業教育理念、掌握市場經濟規律和經濟社會發展趨勢、學習有關法律法規和現代管理理論、推進職業院校體制改革為主要內容,重點加強職業院校領導干部培訓。高職學校管理干部培訓學時參照黨政干部的要求執行,中職學校校長培訓學時按照國家規定的新任校長任職資格培訓和在任校長培訓基本學時要求執行。
省級教育部門要加強對本地區職業院校領導干部業務培訓的統籌指導,按照干部管理權限有計劃地開展高等職業學校領導干部和中等職業學校校長培訓。職業院校組織開展學校管理干部全員培訓。
教育部組織開展高等職業學校和中等職業學校領導干部示范培訓。
6.中小學校長和幼兒園園長。按照中小學校長、幼兒園園長專業基本標準要求,以提高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為核心,以農村中小學校長和幼兒園園長為重點,有計劃地開展中小學校長和幼兒園園長全員培訓。遵循校長、園長成長規律,分類分層開展任職資格培訓、提高培訓、骨干校長高級研修和專題培訓。重視中小學其他管理干部培訓。嚴格執行持證上崗制度。確保達到國家規定的新任校長、園長任職資格培訓和在任校長、園長培訓基本學時要求。
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制定本地區中小學校長和幼兒園園長培訓規劃和配套政策,統籌省、地、縣分級開展中小學校長和幼兒園園長任職資格培訓、提高培訓和高級研修,切實加強指導、檢查和評估工作。
教育部組織實施中小學校長和幼兒園園長國家級培訓計劃。
7.高等學校人才和專家。教育部有計劃地選派高等學校的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千人計劃”國家特聘專家、“萬人計劃”入選者、“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等高層次專家人才參加國情社情、形勢政策教育培訓和理論研修。
按照深入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的要求,全面加強高校哲學社會科學教學科研骨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骨干、“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骨干教師培訓。省級教育部門有計劃地組織開展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科研骨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骨干培訓。教育部會同有關部門辦好“哲學社會科學教學科研骨干研修班”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骨干教師研修班”。
按照立德樹人的要求,以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學化水平為目標,以促進輔導員隊伍專業化、職業化和可持續發展為導向,全面加強高校輔導員培訓。省級教育部門加強統籌,有計劃地組織開展高校輔導員培訓。教育部每年舉辦“高校輔導員骨干示范培訓班”。
三、重點培訓計劃
8.高等學校書記校長培訓計劃。按照培養社會主義政治家、教育家的要求,以堅定理想信念、加強黨性修養、把握辦學方向和提高辦學治校能力為主題,加強高等學校黨委書記、校長培訓,優先安排新任書記、校長任職培訓和新建院校書記、校長培訓,做好普通高校書記、校長后備干部培養工作。教育部每年安排600名左右高校書記、校長及后備干部到國家教育行政學院等國家級培訓機構參加培訓,選派100名左右高校領導赴海外研修。
9.職業院校校長能力提升計劃。重點培訓具備較高思想政治素質和辦學治校能力,具有較強的科學決策、戰略規劃和資源整合能力,有強烈的市場意識和經營能力的職業院校校長,努力造就一支具有鮮明辦學特色和風格、在職業教育改革發展中發揮引領示范作用的管理專家和領軍人才。教育部每年安排1000名高等職業學校領導干部和國家重點中等職業學校校長到國家級培訓機構參加培訓,有計劃地選派高等職業學校領導干部赴海外研修。
10.中小學名校長和幼兒園名園長培養計劃。按照倡導教育家辦學的要求,加大對優秀中小學校長及幼兒園園長培訓的力度,培養造就一批具有先進教育理念、鮮明辦學風格和杰出辦學能力的教育家型名校長、名園長。教育部每年遴選2000名骨干校長、園長,1000名農村校長、園長參加示范培訓,有計劃地選派優秀中小學校長、幼兒園園長赴海外研修。鼓勵各地設立名校長、名園長工作室,建立教育家成長支持平臺。
11.教育管理干部專業素養提升計劃。按照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干部隊伍的要求,以教育部門、普通高等學校、職業院校關鍵崗位干部為重點,以做好教學科研、學生工作、行政管理、組織人事、黨務宣傳、財務審計、紀檢監察、后勤管理、安全管理等工作為專題,加強政策法規、群眾工作、調查研究、溝通協調、應急管理、信息公開、媒體素養等方面培訓,大力提升教育管理干部的專業素養和履職能力。教育部每年安排5000名教育管理干部參加各類專題業務培訓,其中省、地、縣教育行政部門管理干部及教育督學約1500人,普通高等學校和職業院校管理干部約3000人。
12.教育部機關干部能力提升計劃。按照講政治、懂教育、善管理、有專長的要求,以思想政治建設、能力建設和作風建設為重點,全面開展政治理論、職業道德、法律法規、方針政策、業務知識和技能的教育培訓。面向機關全體干部和直屬事業單位處級以上干部開展干部選學,重點抓好司局長、處長任職培訓,加強青年干部業務能力提高培訓,大力推行網絡學習,每年培訓規模1000人左右。積極推進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機關建設,通過集中學習、專題培訓、掛職鍛煉、輪崗交流、蹲點調研、駐外工作等形式,促進干部在學習和實踐中提升素質和能力。
13.中西部教育干部培訓支持計劃。按照推動區域教育協調發展、促進教育公平的目標要求,采取政策傾斜、對口支持和社會公益項目參與等舉措,加大對中西部農村、邊遠、貧困和民族地區干部培訓支持力度。配合“中西部高等教育振興計劃”,實施千名中西部大學校長海外研修計劃。深入實施東部地區和中西部地區教育干部培訓對口支持項目。
14.民辦教育管理者培訓計劃。按照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教育提高民辦學校整體水平的要求,開展民辦學校舉辦者、管理者、督導專員培訓,努力培養一支有法制觀念、社會責任、政治覺悟、創新思想、開拓精神、履職能力的民辦教育管理隊伍。教育部每年安排1000人左右參加民辦教育管理者專題培訓,有計劃地選派民辦教育管理者赴海外研修。
15.教育干部網絡培訓計劃。依托中國教育干部培訓網,整合系統優質培訓資源,構建互聯互通、共享開放的干部網絡培訓體系。發揮網絡培訓優勢,體現教育特點、貼近干部需求,面向全員開展在線學習。加快網絡培訓標準化建設,推動網絡培訓資源共建共享。加強網絡培訓組織和管理,將網絡培訓學時計入干部培訓總學時。
16.培訓者培訓計劃。以樹立現代培訓理念、增強培訓業務能力與教學水平為主題,大力開展培訓者素質能力提高培訓,及時抓好圍繞教育改革發展重大政策的專題培訓。教育部舉辦培訓機構骨干教師培訓班和培訓管理研討班,每年培訓100人左右。
四、創新培訓模式與體制機制
17.健全培訓計劃生成和培訓內容更新機制。全面推行需求調研制度,準確把握組織需求、崗位需求和干部需求,科學制定年度干部培訓計劃。堅持干部培訓辦班計劃申報制度,建立健全干部培訓計劃協商機制。完善反映教育改革發展最新成果的內容更新機制,及時將教育創新成果、實踐經驗、典型案例轉化為培訓內容。
18.大力創新培訓方式方法。改進和完善常規培訓班次設置。推廣專題研討、短期培訓、小班教學,倡導掛職培訓、分段培訓、定制培訓、影子培訓等,推動跨地區跨部門跨學校合作培訓。加大案例教學比重,綜合運用講授式、研究式、案例式、模擬式、體驗式等方法開展培訓。積極探索干部網絡調訓和網絡選學新模式。
19.實行組織調訓與干部選學相結合。堅持和完善組織調訓制度。對政治理論、黨性教育、教育改革發展重大部署等需要組織調訓的,實行計劃調訓;對主要領導干部、重點崗位干部等,實行點名調訓。以“供、選、教、管”等關鍵環節和配套制度建設為突破口,把組織需求與干部個人需求結合起來,大力推行干部選學。
20.完善干部學習考核激勵機制。推行干部培訓學時學分制管理。實行重點班次聯絡員跟班制度,把干部教育培訓作為培養、發現和考察識別干部的重要渠道。建立干部培訓學習檔案,大力推進培訓管理信息化建設。干部學習培訓考核不合格的,年度考核不得確定為優秀等次。各單位組織開展干部培訓情況要納入領導班子年度考核。
21.加強干部培訓質量評估。制定教育系統干部培訓質量評估辦法,在開展評估工作試點的基礎上,全面推行培訓質量評估。干部培訓機構要對培訓項目的設計、實施、管理和效果等進行自我評價,并根據評價情況不斷改進工作。探索建立干部培訓機構準入與退出機制,深化重點培訓項目招投標制度改革試點。
五、保障措施與組織實施
22.大力弘揚優良學風。堅持從嚴治校、從嚴治學,把理論聯系實際的要求貫穿于干部教育全過程,注重理論教育與黨性鍛煉相結合、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全面貫徹落實中央組織部《關于在干部教育培訓中進一步加強學員管理的規定》,建立學風建設監督檢查制度,強化學員管理、教學管理,嚴格培訓紀律,營造良好的學習秩序和氛圍。把學風情況納入干部培訓考核評價體系,作為衡量干部作風的重要標準,作為評估培訓機構辦學質量的重要指標。
23.加強干部培訓師資庫建設。制定干部培訓兼職教師選聘和管理辦法,大力選聘優秀黨政干部、教育管理干部、知名校長、專家學者以及企業家等擔任兼職教師。建立國家、省兩級教育系統干部培訓專兼職師資庫,推動優秀師資資源共享。健全教育行政部門領導干部上講臺制度。
24.加大課程教材開發力度。根據教育系統各級各類干部素質能力要求,分類制訂干部培訓大綱。實施精品課程開發計劃,加強網絡課程建設,促進優質課程資源共享。按照“適量、管用、示范”原則,推薦和選用一批教育系統干部培訓重點教材,大力開發一批富有針對性、示范性的案例教材。
25.深入推進干部培訓基地建設。重點建設國家教育行政學院、教育部中學校長培訓中心、教育部小學校長培訓中心和教育部幼兒園園長培訓中心等國家級培訓機構,加大對全國干部教育培訓高?;睾土髤^干訓中心的支持力度。各地要依托具有優質培訓資源的高校建立基地,面向教育系統干部開展培訓。積極推進案例教學、現場教學、情境模擬教學等特色基地建設,利用境外著名大學和其他優質培訓機構開展干部培訓。
26.切實保證經費投入。落實中共中央《干部教育培訓工作條例(試行)》的要求,推動建立干部培訓經費正常增長機制。各地要加大教育系統干部培訓經費投入,切實保證干部培訓工作需要,完善經費“跟著項目走”的管理辦法,探索經費“跟著干部走”的使用方式。加強對經費使用的管理和監督,不斷提高經費使用效益。
27.強化干部培訓專業指導。充分發揮全國教育系統干部培訓工作專家委員會的作用,制定干部培訓大綱和課程教材開發指南,開展培訓質量評估。推動研訓結合,組織課題立項,開展培訓研究。加強干部培訓工作交流、研討與合作,定期發布教育系統干部培訓工作報告。
28.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各地教育部門要高度重視,將干部培訓列入重要議事日程、納入工作計劃,完善干部培訓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省級教育干部培訓工作領導小組或干部培訓聯席會議要充分發揮作用,切實加強統籌規劃、溝通協調和指導檢查。地方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高等學校要結合本地區、本學校實際,科學合理安排干部分期分批參加培訓。教育部對本規劃的實施要進行督促檢查,實行干部培訓年度計劃和年終總結報告制度,推動形成上下聯動、協同配合的工作機制,確保各項任務的落實。